甘肃省聚焦企业关切 营造招投标领域良好环境

发表于 2021-08-09 13:27 作者:     来源:
摘要

 

 
来源:法规司
[ 打印 ]
 

  按语:推动“十四五”时期招标投标工作再上新台阶,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印发《关于招标投标领域推广借鉴有关改革创新举措和典型经验做法的通知》,将北京市全面提升交易效率和服务效能等10项典型示范经验,以及辽宁省强化评标专家管理等30项创新成果予以公布,鼓励各地结合实际,主动对标先进,相互学习借鉴,在法治框架内积极探索原创性、差异化的改革举措,持续优化招标投标领域市场环境。现将有关典型示范经验和创新成果的具体做法公开,供各地方、各单位参考借鉴。

  一、基本情况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甘肃省委、省政府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着力提升发展“软环境”,尤其是聚焦企业关切实行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四零服务”和信息“全网公开”,着力营造良好招投标交易环境。

  二、主要做法

  (一)交易进场“零门槛”。明确平台必须遵守“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的原则,破除市场准入门槛,建立平台服务清单,全面推进电子化交易,市场主体进场交易时,只需在线提交申请,平台受理环节取消纸质材料,取消前置条件,取消重复核验,网上办理业务率达到90%以上,彻底打开甘肃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准入大门。

  (二)交易过程“零拖延”。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严格按照规定,实行限时办结制,要求工作人员受理业务时,必须即时完成,系统将根据办理情况,自动提示、自动预警,工作人员每一步办理操作、每一项服务事项全部公开,通过加强内控管理与见证,倒逼工作人员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水平。同时每个环节页面都具备分享、投诉、评价等功能,以便社会监督。

  (三)交易环节“零障碍”。甘肃全面推行“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马上办”四办改革,打通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与投资项目在线审批平台、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以及公安、工商、税务等部门主体信息平台通道,改变了以往企业多头找部门、办业务的问题,项目信息在线流转共享、主体信息在线查询验证,市场主体只需输入项目编号,项目全流程信息在线一览无余,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四)交易服务“零距离”。通过打造阳光招标采购平台,推动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等措施,真正实现“电子化”交易,“不见面”服务。比如:针对国家调整必须招标标准限额后,市县基层却出现对标准限额以下项目“放下来”,却“接不住、管不好”,许多小型项目,尤其是扶贫、涉农、教育等项目迟迟落不了地的问题。甘肃省探索搭建阳光招标采购平台(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平台),免费由市场主体自主选择使用。平台正式上线以来,交易项目成倍增长,平均每个项目仅需4个工作日,即可完成交易,同时该平台还支持采购合同续签、跟单采购和联合采购,基本实现限额以下项目交易“零”成本。

  (五)信息目录清单化。依据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五公开”工作要求,制定了《甘肃省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公开目录》,为市场主体实时公开全省各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项目信息、标段信息、招标公告信息、场地使用信息、开标信息、评标结果信息、专家组成信息、中标公示信息、合同信息、保证金信息、交易过程信息等11大类、62分项、472小项可公开信息,改变了以往只注重公开招标信息和中标公示2项内容的情况,为社会公众提供无障碍查询功能。

  (六)内容形式标准化。在公共服务系统中建立信息公开专栏,统一公开内容、统一公开形式,在全省各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公开共享。同时,加快推进市县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及时改进系统功能,利用各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网站,实现交易信息“一网查询”,让社会公众了解交易、参与交易、监督交易,同时有效提升各类信息的准确度。

  (七)系统融合规范化。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各类信息系统融合共享,实现对省、市、县三级平台交易数据的采集、清理、存储、展现和应用,将信息公开专栏与电子见证投诉系统、大数据平台、电子监管平台功能相融合,对进场项目交易全过程进行见证记录、自动分析,系统101个定量定性监督警示点,自动对疑似违规行为进行报警提示,打造全流程闭环式监管通道,实现公共资源交易“全程留痕、可溯可查”,有效规范交易各方行为。

  (八)平台服务精细化。平台系统提供“一站式”的查询和信息“订阅”功能,市场主体可以在甘肃各级公共资源交易系统网站登录查询自己所需信息。同时,市场主体可通过社会监督栏目,对全省各级公共资源交易流程、项目交易、平台服务等问题进行投诉和建议,系统自动发送短信,提示相关部门及时处理,处理过程和结果全部公开,并定期向相关行业部门反馈,通过全流程信息公开倒逼公共资源交易公开透明廉洁高效。

  三、取得成效

  通过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四零服务”和信息“全网公开”,基本打通了企业关注的“堵点”“难点”问题,形成了“减降增促”的四个成效。

  (一)“减”环节,减少平台的存在感。通过平台“四零服务”,将过去项目入场“三步并为一步走”,拆除12个流转环节,取消8类纸质资料,市场主体基本实现了“零跑路”“不见面”交易。

  (二)“降”成本,降低交易制度性成本。甘肃通过推进全流程电子化、远程异地开评标、专家资源共享、免费网上下载标书等措施,有效降低企业成本。

  (三)“增”服务,增加企业的获得感。通过信息全网公开共享,交易过程更加透明阳光,目前平均每天有近2万余人查询访问,后台留言满意度达到90%以上。同时,结合工作实际,搭建CA互认平台、阳光招标采购平台、大数据平台等,进一步优化线上线下服务水平,全面提升了市场主体的满意度。

  (四)“促”规范,促进公共资源交易规范有序发展。通过搭建阳光招标采购平台不仅促使项目加快落地,激发基层干部“敢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动力,也保证了限额以下项目资金不游离于政府监管之外,得到市县基层的普遍欢迎。同时,通过搭建见证投诉系统,形成项目交易日志和电子档案,真正让交易“看得见、摸得清、管得住”。

  四、成果特色

  解决进场交易中的“堵点”问题,拆除了市场准入门槛,建立平台服务清单,取消了纸质材料和前置条件,取消重复核验,市场主体进场交易只需在线提交申请,实现了交易进场“零门槛”。严格落实限时办结制度,通过系统自动提示、预警,倒逼工作人员在规定时限办结业务,杜绝拖延行为。推行“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马上办”改革,打通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与投资项目在线审批平台、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以及公安、工商、税务等部门主体信息共享通道,实现了项目信息在线共享、主体信息在线查询验证、业务办理“零障碍”。在交易过程中,该局通过远程异地评标、阳光招标采购等方式,实现了电子化交易,并利用手机APP、微信公众服务平台等媒介,将交易信息实时发送给相关市场主体,实现“零距离”服务。

本站编辑:营商环境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