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县域营商环境评估指标体系(建议稿)

发表于 2025-09-08 10:56 作者:     来源:
摘要

一、 设计理念与原则


1. 对标国际,立足国情:吸收世界银行新评估体系(B-READY)的先进理念,同时紧密结合中国法律法规、政策导向及县域发展阶段。

2. 问题导向,注重实效:指标设计直指县域市场主体(尤其是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准入、运营、退出全生命周期中的“痛点”、“堵点”和“难点”。

3. 科学量化,客观可比:尽可能采用可量化、可验证的硬指标,减少主观评价,确保不同县域之间具有可比性。

4. 数据可得,操作可行:充分考虑县域层级的数据统计基础和获取能力,指标数据应主要来源于政府公开数据、政务平台数据、企业报表和第三方抽样调查。


二、 评估框架与核心维度(一级指标)


借鉴B-READY的十大指标,并整合为中国县域特色的八大核心维度:


1. 市场准入与退出

2. 获取经营场所

3. 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

4. 融资环境

5. 人力资源市场

6. 政务服务与监管效能

7. 法治与信用环境

8. 创新与产业生态


---


三、 详细指标与数据说明(二级与三级指标)


以下为每个一级指标下的详细分解:


1. 市场准入与退出


· 1.1 企业开办便利度

  · 1.1.1 开办企业耗时:从提交申请到领取营业执照、刻制印章、申领发票、社保登记全流程所需的日历天数(数据来源:政务服务平台系统日志抽样)。

  · 1.1.2 开办企业成本:企业为完成开办所支付的官方费用和中介服务费用的平均费用(元)(数据来源:市场调研问卷+官方收费清单)。

  · 1.1.3 开办企业流程数:企业需要与不同政府部门打交道的环节数量(个)(数据来源:政务流程再造文件分析)。

· 1.2 市场准入壁垒

  · 1.2.1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执行率:清单之外领域新注册企业占比(%)(数据来源:市场监管局注册数据与清单比对)。

  · 1.2.2 “证照分离”改革覆盖率: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的事项比例(%)(数据来源:政务服务管理局数据)。

· 1.3 企业退出效率

  · 1.3.1 简易注销平均耗时:企业办理简易注销从申请到完成的平均天数(数据来源:市场监管局系统数据)。

  · 1.3.2 破产案件受理率与审结率:法院受理的破产申请占符合条件申请的比例(%),以及已审结案件占比(%)(数据来源:人民法院司法统计)。


2. 获取经营场所


· 2.1 不动产登记效率

  · 2.1.1 不动产登记平均耗时:办理转移登记、抵押登记等业务的平均办理天数(数据来源:不动产登记中心系统数据)。

  · 2.1.2 登记成本:不动产登记的平均费用占房产价值的比例(%)(数据来源:收费票据抽样)。

· 2.2 用地保障与成本

  · 2.2.1 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占比:以“标准地”模式出让的工业用地面积占总出让面积的比例(%)(数据来源:自然资源局土地出让数据)。

  · 2.2.2 工业用地平均出让价格:(元/平方米)(数据来源:自然资源局数据)。

· 2.3 园区配套设施满意度:企业对工业园区/开发区的水、电、气、路、网等基础设施配套的满意度评分(1-5分)(数据来源:企业对园区管委会的满意度调查)。


3. 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


· 3.1 基础设施通达性

  · 3.1.1 高速公路/高铁通达情况:是否通高速/高铁(是/否),距最近枢纽节点距离(公里)(数据来源:交通局数据)。

  · 3.1.2 光纤宽带与5G网络覆盖率:行政村光纤宽带覆盖率(%),县城建成区5G信号覆盖率(%)(数据来源:工信局/通管局数据)。

· 3.2 公用事业服务

  · 3.2.1 获得用电/用水/用气耗时:从申请报装到正式接通所需的平均工作日(数据来源:供电公司、水务公司、燃气公司系统数据)。

  · 3.2.2 工商业水电气的平均价格:(元/度,元/吨,元/立方米),可与省内平均价对比(数据来源:公用事业公司价格清单)。


4. 融资环境


· 4.1 信贷获取便利度

  · 4.1.1 中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审批时长:(天)(数据来源:抽样调研本地主要商业银行)。

  · 4.1.2 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及增长率:(亿元,%)(数据来源:人民银行地方支行金融统计)。

· 4.2 融资成本

  · 4.2.1 中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与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利差(数据来源:抽样调研或银保监数据)。

· 4.3 金融多样性

  · 4.3.1 各类金融机构数量:银行、小贷公司、担保公司、基金等法人或分支机构数量(家)(数据来源:金融监管局名录)。


5. 人力资源市场


· 5.1 劳动力供给

  · 5.1.1 常住人口中大专以上学历人口占比:(%)(数据来源:统计局人口普查/抽样调查数据)。

  · 5.1.2 年均新增劳动力人数:(人)(数据来源:人社局数据)。

· 5.2 用工成本

  · 5.2.1 社会平均工资:(元/月)(数据来源:人社局统计)。

  · 5.2.2 社保缴费负担: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单位缴费比例之和(%)(数据来源:政策文件)。

· 5.3 人才政策吸引力:年度新增引进高层次人才数量(人),兑现人才补贴金额(万元)(数据来源:组织部/人社局数据)。


6. 政务服务与监管效能


· 6.1 “一网通办”水平

  · 6.1.1 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数据来源:政务服务管理局数据)。

  · 6.1.2 “最多跑一次”事项覆盖率:(%)(数据来源:政务服务管理局数据)。

· 6.2 监管执法规范性

  · 6.2.1 “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覆盖率:(%)(数据来源:市场监管局数据)。

  · 6.2.2 涉企行政检查次数年均下降率:(%)(数据来源:司法局执法监督数据)。

· 6.3 政策透明度与稳定性

  · 6.3.1 涉企政策事前征求意见比例:(%)(数据来源:政策文件起草部门记录)。

  · 6.3.2 企业家对政策稳定性的满意度:(1-5分)(数据来源:企业家问卷调查)。


7. 法治与信用环境


· 7.1 司法效率与公正

  · 7.1.1 商事案件平均审理周期:(天)(数据来源:人民法院司法统计)。

  · 7.1.2 法院判决执行率:(%)(数据来源:人民法院司法统计)。

· 7.2 信用体系建设

  · 7.2.1 公共信用信息归集共享率:(%)(数据来源:发改委信用中心数据)。

  · 7.2.2 实施信用承诺制的领域数量:(个)(数据来源:发改委信用中心数据)。

· 7.3 企业家安全感:企业家对财产权、知识产权保护的安全感评分(1-5分)(数据来源:第三方匿名问卷调查)。


8. 创新与产业生态


· 8.1 创新投入与产出

  · 8.1.1 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数据来源:统计局、科技局数据)。

  · 8.1.2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及年增长率:(家,%)(数据来源:科技局数据)。

· 8.2 产业集聚与协同

  · 8.2.1 主导产业产值占比:(%)(数据来源:统计局数据)。

  · 8.2.2 产业链配套率:主导产业所需零部件/服务本地可配套的比例(%)(数据来源:经信局调研问卷)。

· 8.3 对外开放度

  · 8.3.1 实际利用外资额(FDI):(万美元)(数据来源:商务局数据)。

  · 8.3.2 进出口总额:(万元)(数据来源:海关数据)。


---


四、 评估方法与数据来源


1. 量化为主,主观为辅:80%以上为客观量化指标,20%左右为通过科学抽样调查获取的企业满意度、安全感等主观评价指标。

2. 多元数据采集:

   · 政府官方数据:从统计局、市场监管局、税务局、自然资源局、法院、人社局、政务服务局等职能部门直接获取。

   · 政务系统数据:利用“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大数据管理局的数据后台,提取流程、耗时等数据。

   · 企业抽样调查: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县域内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进行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

   · 公开数据检索:从政府工作报告、统计年鉴、公开招标信息等渠道补充。

3. 标准化处理与加权计算:对不同量纲的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如min-max标准化、Z-score标准化),并邀请专家(学者、企业家、政府部门负责人)采用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确定各层级指标的权重,最后计算综合得分。


五、 结果应用


该评估结果应服务于:


· 县域自诊自改:帮助县级政府精准发现营商环境的短板和问题,作为深化改革、优化政策的“指挥棒”。

· 省级横向比对:为省一级政府了解所辖各县发展差异、实施分类指导和激励提供依据。

· 企业投资参考:为社会资本选择投资目的地提供客观、透明的参考信息,引导资源优化配置。

· 动态监测预警:通过年度评估,持续跟踪营商环境变化趋势,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警。


---


总结:本套指标体系旨在构建一个全面、科学、可操作的“县域营商环境体检表”。在实际应用中,各地可根据自身发展阶段和战略侧重,对指标及其权重进行微调,但核心框架应保持稳定,以确保评估的连续性和可比性。最终目标是推动中国县域营商环境从“政策洼地”转向“制度高地”,实现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

本站编辑:营商环境管理员